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海鲜丰收正当时,以“海鲜+”打开南通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视角——
千帆“启”发 “鲜”动江海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9 字体:[ ]

以“鲜”的方式打开一座城,庆祝丰收的喜悦。16日,南通迎来全面开捕,全市1161艘渔船开启“耕海牧渔”之旅。当天,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农业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活动在启东举行。

南通倚江偎海,全市拥有海域8909平方公里,吕四、洋口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享誉全国,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当前正值海洋丰收季,在这里,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海洋经济热烈交融,碰撞出“海鲜+”的创新火花,为南通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视角与澎湃动能。

渔港开捕

“农”与“潮”双向奔赴

16日12时,启东吕四渔港,桅杆如林、汽笛回荡。渔政领航船一声长鸣,207艘渔船劈波斩浪,驶向蔚蓝。

“鲜”是启东最鲜明的城市基因。启东海域面积达3349平方公里,靠江靠海的独特区位,让启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底气十足。作为首批国家级中心渔港,吕四渔港的年海洋捕捞量占江苏全省的三分之一,渔业经济年总产值逾50亿元。2024年,启东渔业总产量达32.23万吨。

自8月5日“小开捕”以来,80—100艘专业收鲜船每日往返吕四渔港,单船载量约4万斤。单日梭子蟹交易量突破800万斤,超往年6—8倍。渔获中60%的活鲜通过盒马等商超及水产市场,24小时内发往长三角、东北、华东、福建乃至四川;剩余40%进入本地加工厂,制成蟹酱、蟹块等产品,鲜飘海外。

渔港马达声中,产业也正加速升级。

吕四渔港惠港路南侧,吕四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正酣。当前,2.5万平方米渔港交易市场和10万吨级冷库的主体结构已封顶。未来这里将以渔港为核心,推动产业融合,做强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做大休闲渔业与滨海旅游。“届时将极大优化启东的海洋捕捞结构,强化加工流通能力。”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袁华介绍道。

沿着海岸线前行,海风拂过,带来的不只是鲜味。今年,启东“最鲜公路”入选“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公路西起圆陀角渔人码头,北至黄金海滩,借江海大堤堤顶路,串联度假区主要景点,打造出一条融合长江文化、江海特色,集观光、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大道,年接待游客量超300万人次。

渔船马达声与骑行车轮声在海岸交汇,传统渔业与潮流生活双向奔赴。丰收节上,启东市政府和中国国家地理携手打造的2025最鲜城市“最鲜骑”项目,接过“最鲜跑”的接力棒,今年,11个打卡站牌将沿公路铺开,以骑行贯穿公路与海岸,将“寻鲜”理念融入运动休闲,一路骑行,一路皆风景。

农旅融合

寻鲜“朋友圈”持续扩大

千帆归港带活了渔港,万客入启点燃了文旅。三水交汇的启东既是长江入海的“最后一站”,也是鲜味扩散的“第一起点”。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启东位列其中。

近年来,启东市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打造“迎日出、观澜海”等文旅品牌;圆陀角的“双色海”奇观吸引无数游客——蔚蓝之湾与银沙之海,在晨曦中泾渭分明……去年,启东实现全年旅游约85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90亿元。

这个夏天,“苏超”的热潮席卷南通,启东精准捕捉热度,紧扣南通市“看苏超・吃海鲜”开捕季及“苏超赛事+”沪通同城消费活动,创新推出“来鲜超·看苏超・吃海鲜”的“寻鲜之旅”,向长三角游客递出“鲜味请柬”。

吕四渔港的马达轰鸣不绝,在“离水鲜”的叫卖声中,多了许多外地游客的身影——这里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最炙手可热的“鲜味打卡地”。8月小开渔期间,启东市商务局联合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推出的千余张寻鲜卡成了最抢手的“鲜味通行证”。在盈港市场,采购的市民排起长队,人流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100%;杏花村酒店日均翻桌率提升100%,营业额同比增长180%;百源豪生酒店客房入住率同比增长78%,营业额同比增长152%……海鲜的鲜气也顺着街巷飘进了城市商业的脉络。

从“本地鲜”到“区域享”,南通的“鲜味半径”正不断延伸。

如东拥有86公里海岸线与百万亩滩涂,梭子蟹膏满黄肥,年产量占全省三成。开捕时节,如东将海鲜美食、温泉康养、古镇夜游、品鲜观赛等多业态串珠成链,推出个性化、体验式的场景与路线,引来不少上海游客前来游玩打卡;而在启东,“寻味吕四・夜游品鲜”沪启定制专线率先发车,苏州、无锡专线紧随其后,千余名周边城市游客闻鲜而至。

丰收节活动当天,启东“寻鲜之旅”专线暨长三角“朋友圈”合作项目正式签约。上海交运巴士、虹桥西站客运、南通飞鹤国旅、无锡客运集团等9家长三角交通与旅游企业携手,推动“鲜味南通”从上海人的“周末尝鲜”升级为长三角的“集体打卡”,成为一种区域共享的生活方式。

全域品鲜

屏幕内外“丰”味共飨

丰收,不仅是物产的丰饶,更是产业的兴盛与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当“寻鲜之旅”汇入八方来客,南通“丰”味正以多元姿态抵达寻常百姓家。

“这是最正宗的启东甜杆芦稷,甜汁多,先尝后买!”丰收节现场,启东市嘴爱蔬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爱兵的吆喝声里满是底气,摊位上的芦稷翠绿挺拔。丰收市集上,“启味江海”展销区早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南通各县(市、区)的优质农产品整齐陈列,丰水梨的清甜与黄鱼干的鲜香在空气里交织。

今年,启东青皮长茄、启东洋扁豆、启东绿皮蚕豆、启东沙地山药、启东芦稷等5件农产品成功转化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启东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8.5%,累计认证绿色食品95个。

市集里藏着南通“丰收变现”的智慧和农业产业链升级的缩影。

启东嘉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殷荣家有400亩果园,种有丰水梨、翠冠梨等水果,打通了种植、加工产业链,实现了淡季深加工,旺季卖生果,年消耗附近农户产品10余吨;启东市忠辉果蔬专业生产合作社每年种植30多亩启东沙地山药,以订单式销售打通“种子、配送、礼品”全链条,把“启东味道”送向全国;亲家公海鲜则带着祖辈的手艺升级,从家庭作坊到标准化生产,让海鲜产品实现“从海港到餐桌”鲜味直达——老手艺里长出了新商机,小农户也能链接大市场。

线下人潮涌动,线上的“鲜味”同样四溢。“南通味道”通过直播间跨越地域,指尖轻点,渔港新鲜直送家门;一旁的“苏超”元素展区,赛事周边与加工海鲜相映成趣,“看‘苏超’、吃海鲜”的生活方式变得触手可及。

当天,“最鲜启东・生活有我”寻鲜卡消费套餐发布,串联起了餐饮折扣、住宿优惠、购物满减等多重福利,让“寻鲜”从单次体验变成长期消费习惯。

从渔港的渔仓满溢到田间的果蔬飘香,从市集的人声鼎沸到云端的订单不断,南通的“丰收”正渗进生活角落,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

海鲜丰收正当时,以“海鲜+”打开南通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视角——
千帆“启”发 “鲜”动江海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9 字体:[ ]

以“鲜”的方式打开一座城,庆祝丰收的喜悦。16日,南通迎来全面开捕,全市1161艘渔船开启“耕海牧渔”之旅。当天,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农业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活动在启东举行。

南通倚江偎海,全市拥有海域8909平方公里,吕四、洋口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享誉全国,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当前正值海洋丰收季,在这里,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海洋经济热烈交融,碰撞出“海鲜+”的创新火花,为南通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视角与澎湃动能。

渔港开捕

“农”与“潮”双向奔赴

16日12时,启东吕四渔港,桅杆如林、汽笛回荡。渔政领航船一声长鸣,207艘渔船劈波斩浪,驶向蔚蓝。

“鲜”是启东最鲜明的城市基因。启东海域面积达3349平方公里,靠江靠海的独特区位,让启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底气十足。作为首批国家级中心渔港,吕四渔港的年海洋捕捞量占江苏全省的三分之一,渔业经济年总产值逾50亿元。2024年,启东渔业总产量达32.23万吨。

自8月5日“小开捕”以来,80—100艘专业收鲜船每日往返吕四渔港,单船载量约4万斤。单日梭子蟹交易量突破800万斤,超往年6—8倍。渔获中60%的活鲜通过盒马等商超及水产市场,24小时内发往长三角、东北、华东、福建乃至四川;剩余40%进入本地加工厂,制成蟹酱、蟹块等产品,鲜飘海外。

渔港马达声中,产业也正加速升级。

吕四渔港惠港路南侧,吕四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正酣。当前,2.5万平方米渔港交易市场和10万吨级冷库的主体结构已封顶。未来这里将以渔港为核心,推动产业融合,做强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做大休闲渔业与滨海旅游。“届时将极大优化启东的海洋捕捞结构,强化加工流通能力。”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袁华介绍道。

沿着海岸线前行,海风拂过,带来的不只是鲜味。今年,启东“最鲜公路”入选“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公路西起圆陀角渔人码头,北至黄金海滩,借江海大堤堤顶路,串联度假区主要景点,打造出一条融合长江文化、江海特色,集观光、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大道,年接待游客量超300万人次。

渔船马达声与骑行车轮声在海岸交汇,传统渔业与潮流生活双向奔赴。丰收节上,启东市政府和中国国家地理携手打造的2025最鲜城市“最鲜骑”项目,接过“最鲜跑”的接力棒,今年,11个打卡站牌将沿公路铺开,以骑行贯穿公路与海岸,将“寻鲜”理念融入运动休闲,一路骑行,一路皆风景。

农旅融合

寻鲜“朋友圈”持续扩大

千帆归港带活了渔港,万客入启点燃了文旅。三水交汇的启东既是长江入海的“最后一站”,也是鲜味扩散的“第一起点”。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启东位列其中。

近年来,启东市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打造“迎日出、观澜海”等文旅品牌;圆陀角的“双色海”奇观吸引无数游客——蔚蓝之湾与银沙之海,在晨曦中泾渭分明……去年,启东实现全年旅游约85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90亿元。

这个夏天,“苏超”的热潮席卷南通,启东精准捕捉热度,紧扣南通市“看苏超・吃海鲜”开捕季及“苏超赛事+”沪通同城消费活动,创新推出“来鲜超·看苏超・吃海鲜”的“寻鲜之旅”,向长三角游客递出“鲜味请柬”。

吕四渔港的马达轰鸣不绝,在“离水鲜”的叫卖声中,多了许多外地游客的身影——这里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最炙手可热的“鲜味打卡地”。8月小开渔期间,启东市商务局联合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推出的千余张寻鲜卡成了最抢手的“鲜味通行证”。在盈港市场,采购的市民排起长队,人流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100%;杏花村酒店日均翻桌率提升100%,营业额同比增长180%;百源豪生酒店客房入住率同比增长78%,营业额同比增长152%……海鲜的鲜气也顺着街巷飘进了城市商业的脉络。

从“本地鲜”到“区域享”,南通的“鲜味半径”正不断延伸。

如东拥有86公里海岸线与百万亩滩涂,梭子蟹膏满黄肥,年产量占全省三成。开捕时节,如东将海鲜美食、温泉康养、古镇夜游、品鲜观赛等多业态串珠成链,推出个性化、体验式的场景与路线,引来不少上海游客前来游玩打卡;而在启东,“寻味吕四・夜游品鲜”沪启定制专线率先发车,苏州、无锡专线紧随其后,千余名周边城市游客闻鲜而至。

丰收节活动当天,启东“寻鲜之旅”专线暨长三角“朋友圈”合作项目正式签约。上海交运巴士、虹桥西站客运、南通飞鹤国旅、无锡客运集团等9家长三角交通与旅游企业携手,推动“鲜味南通”从上海人的“周末尝鲜”升级为长三角的“集体打卡”,成为一种区域共享的生活方式。

全域品鲜

屏幕内外“丰”味共飨

丰收,不仅是物产的丰饶,更是产业的兴盛与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当“寻鲜之旅”汇入八方来客,南通“丰”味正以多元姿态抵达寻常百姓家。

“这是最正宗的启东甜杆芦稷,甜汁多,先尝后买!”丰收节现场,启东市嘴爱蔬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爱兵的吆喝声里满是底气,摊位上的芦稷翠绿挺拔。丰收市集上,“启味江海”展销区早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南通各县(市、区)的优质农产品整齐陈列,丰水梨的清甜与黄鱼干的鲜香在空气里交织。

今年,启东青皮长茄、启东洋扁豆、启东绿皮蚕豆、启东沙地山药、启东芦稷等5件农产品成功转化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启东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8.5%,累计认证绿色食品95个。

市集里藏着南通“丰收变现”的智慧和农业产业链升级的缩影。

启东嘉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殷荣家有400亩果园,种有丰水梨、翠冠梨等水果,打通了种植、加工产业链,实现了淡季深加工,旺季卖生果,年消耗附近农户产品10余吨;启东市忠辉果蔬专业生产合作社每年种植30多亩启东沙地山药,以订单式销售打通“种子、配送、礼品”全链条,把“启东味道”送向全国;亲家公海鲜则带着祖辈的手艺升级,从家庭作坊到标准化生产,让海鲜产品实现“从海港到餐桌”鲜味直达——老手艺里长出了新商机,小农户也能链接大市场。

线下人潮涌动,线上的“鲜味”同样四溢。“南通味道”通过直播间跨越地域,指尖轻点,渔港新鲜直送家门;一旁的“苏超”元素展区,赛事周边与加工海鲜相映成趣,“看‘苏超’、吃海鲜”的生活方式变得触手可及。

当天,“最鲜启东・生活有我”寻鲜卡消费套餐发布,串联起了餐饮折扣、住宿优惠、购物满减等多重福利,让“寻鲜”从单次体验变成长期消费习惯。

从渔港的渔仓满溢到田间的果蔬飘香,从市集的人声鼎沸到云端的订单不断,南通的“丰收”正渗进生活角落,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