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江达海地,日新月异时。
回顾发展历程,“开放”二字始终是刻在启东基因里的鲜明标识。从改革开放初期蹒跚起步,到新时代昂首阔步迈向高水平开放,开放型经济如同江海交汇处的浪花,在全市发展大潮中始终奔涌向前。
1990年启东实际利用外资346万美元;1995年自营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3890万美元;2008年全市对外贸易总额14.55亿美元;2011年进出口进入全省县市十强行列;今年1~7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74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增长尤为强劲,涨幅达32.4%……
投资启东就是投资未来,奉行“长期主义”的启东,正以产业升级的硬实力、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和创新生态的驱动力,构筑起跨国资本与本地经济深度融合的开放新高地。
立体枢纽聚动能 筑巢赋能强根基
晨光铺展长江入海口,吕四港通用码头上,巨轮鸣笛破深蓝,崇启大桥货车如织奔向上海港口码头——这幅江海联动、陆港协同的繁忙图景,正是启东逐浪开放大潮的生动注脚。
9月12日,载有5个集装箱共计141.6吨泰国木薯干的云集轮顺利靠泊吕四“2+2”码头。此前,启东以小型渔港、散货码头为主,外贸货物需经公路转运至100公里外的上海港或南通港出海。2021年明确提出把通州湾打造成为江苏新出海口,吕四港被南通确定为“起步区”。吕四港起步港区扛起大旗,如今航线已通达六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海运潜能进一步激活。
若说港口打开出海通道,交通路网则打通陆运梗阻。曾因长江天堑,启东在江苏交通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往返上海路途遥远。2011年底崇启大桥通车,这座G40沪陕高速关键节点,不仅让启东一跃成为交通枢纽、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更衔接宁启高速,使外贸货物快速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开放活力奔涌而出。
而今,北沿江高铁稳步推进、S11通沪高速开工、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启东以滨江临海之利,织密综合交通集疏运网,深度嵌入长三角一体化。
开放动能更需园区载体赋能。连日来,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专班工作人员频繁与健安医用敷料项目负责人联络,帮助办理施工前各项配套手续。这家外资企业负责人陈安民赞不绝口:“落户启东选对了!园区从厂房定制到落地服务全包办,我们只管安心生产。” 这样的“保姆式”服务,遍布启东各大特色园区:启东经济开发区聚焦泛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建成高适配厂房28.1万平方米,在建17.8万平方米;生命健康科技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对接上海张江药谷,打开“研发在沪、生产在启”协同发展格局;吕四港区镇锚定“一主两新三特”,剑指临港千亿产业集群;启东高新区形成“一核三园”格局,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海工园(寅阳镇)集聚中集太平洋、振华重工等知名企业,打造“世界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从巨轮泊港到大桥跨江,从专业园区到产业集群,启东以交通硬件破局、载体软件提质,筑就外资“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优良生态,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在对外开放的壮阔征程中持续破浪前行。
扬帆出海拓新局 外贸突围显韧性
金秋时节的启东,处处涌动着“向世界出发”的活力:港口码头上,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将“启东制造”运往全球;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不停,工人加班加点赶制海外订单;企业展厅内,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整齐排列,等待亮相国际舞台……江海潮涌间涌动着开放发展的澎湃动能。
“今年我们不仅要参加英国国际宠物用品展,还要亮相第29届中国国际宠物水族展览会(CIPS),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宠物用品市场站稳脚跟。”江苏宸丞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房茂亭信心满满。作为一家深耕宠物用品领域的企业,宸丞工艺品早已跳出“代加工” 的传统模式,在亚马逊平台打造自主品牌“balance”,每一款产品都拥有自主专利,凭借设计创新和品质优势,成功打开欧美市场。“走出去参展、线上建渠道,双管齐下才能在国际市场掌握主动权,今年整体情况优于去年,发展势头越来越足。”房茂亭说。
敏锐捕捉政策机遇,是启东外贸企业“借势突围”的关键。今年5月,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双边贸易注入积极信号。会谈结束仅3天,一辆满载涡轮吹风机、棘轮扳手等电动工具的集装箱卡车,就从吕四港镇的仟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出发,驶向上海洋山港,货物随后发往企业位于美国的“海外仓”。“之前受关税影响,我们不得不放缓发货节奏,政策利好一释放,我们立刻启动补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董事长唐水生坦言,海外仓的布局让企业实现“就近配送”。
在电动工具这一启东传统优势产业中,“抱团出海、以新取胜”成为共识。在第137届广交会上,启东11家电动工具企业集体亮相,凭借技术创新吸引全球采购商目光:东成电动工具推出的智能割草机器人、骑乘式割草机等新品备受关注;芝麻工具展出的锂电工具解决了易卡顿等过去同类产品的技术痛点,现场揽获订单近70万美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电动工具出口总值达12.67亿元,同比增长26.55%,成为拉动地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外贸的韧性,更体现在“多元布局、内外联动”的战略智慧上。连日来,启东集嘉德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缝纫机规律作响,工人们专注操作,一派繁忙景象。该企业上半年应税销售同比增长超60%,在手未交付订单总额已突破3000万元。在延续传统外贸渠道优势的同时,企业还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实现“以内促外、双向开拓”的战略布局。
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布局,启东外贸正以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在全球市场的风浪中稳步前行。今年1~7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74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增长尤为强劲,涨幅达32.4%,实实在在的增长数据,彰显了外贸强大的发展韧性与创新动能。
聚商兴业添活力 外资加码增信心
9月17日上午,拜耳健康消费品供应中心基地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安装机电、内外墙装修。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元,规划用地100亩,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目前主体结构和建筑封闭已基本完成,部分设备进场安装。
2008年,拜耳结缘启东,随着企业发展,原厂房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拜耳决定再次给启东投下“信任票”,去年10月新厂项目开工。“启东在项目选址、政策优惠和审批流程上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10多年来,启东一直是这样做的,这也是我们再次选择启东的重要原因。”项目用户团队负责人齐文明表示,项目投产后,将成为拜耳健康消费品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
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良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外资企业持续投资启东。
江苏西普拉制药有限公司的洁净车间里,一支支呼吸系统制剂产品生成、包装,企业今年4月份正式生产。“启东的营商环境值得信任。”西普拉公司总经理Deepak博士介绍,股权合作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又涉及外资,但从与企业接触到注册,仅用了半年时间。在这期间,启东市商务局等部门现场办公,为企业协调办理相关证件,今年企业计划产值超亿元。
近年来,启东建立外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源保障、要素制约等难题。设立启东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站,积极推动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递延纳税+税额抵免”双重叠加优惠政策。
自2024年1月起,瑞振精密制造、墨达思、元毅车料3个自行车产业链相互配套的台资项目,接连落户汇龙镇。这一“组团投资”的背后,是汇龙镇事无巨细、有求必应的“十分服务”——从项目预核名、工商注册,到外商投资备案、外币账户开设,再到注册资本到账、项目建设。正如汇龙镇招商员龚晓峰所言:“台企重口碑,赢得信任就会带动‘朋友圈’投资。”目前,瑞振和墨达思项目已结构封顶,元毅车料项目土地挂牌。
从拜耳的“十多年深耕”,到西普拉的“半年落地”,再到瑞振等“组团投资”,外资企业在启东成长壮大。2020至 2022年,启东全年利用外资分别达3.6亿美元、3.85亿美元和 4.05亿美元,处于南通第一方阵。外商到启东投资开办三资企业的有3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半导体等重点产业。
将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承诺,转化为可感可触的阳光雨露,启东不辜负跨国资本的每一张“信任票”,第五届创新跨境交流会启东会场今天召开,让我们共同见证启东与外资、外企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