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皋市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5-11-05 字体:[ ]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如皋市民政系统充分发挥民政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作用,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兜底保障持续完善

困难群众有了更强获得感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多亏了你们经常上门服务,我的生活才有了这么大的改善,现在不仅吃穿不愁,还有人时常关心我的冷暖。”近日,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打扫卫生时,石庄镇新生港社区居民张松芳激动不已。

这是如皋市民政系统兜底保障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民政系统通过定期走访、精准帮扶,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出台《如皋市困难人员临时救助办法》,落实低保扩围及“一事一议”要求,持续开展社会救助基层行活动,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年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五连增”,达到每人每月885元,保障低保对象7701人、特困供养人员5850人、困境儿童1154人;建成省级未保工作站7个,年底实现全覆盖;实施急难救助546余人次;特困供养人员探视照护项目获评省民政厅服务类社会救助优秀案例……一项项暖心的举措,一组组扎实的数据,见证着民政部门为困难群众撑起的坚实保障网。

康养业态融合发展

老龄生活有了更多幸福感

“这些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越来越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近日,在下原镇敬老院的院子里,91岁的王素珍奶奶一边沿着小院散步,一边感慨道。敬老院内,不仅环境整洁优美,设施一应俱全,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从每季度的集体生日会、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到组织游览龙游湖、钟楼、水绘园……王素珍奶奶享受到了全方位的关怀与温暖,这样的生活让她倍感幸福。

在雉水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像王素珍奶奶一样,享受着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而这得益于如皋市对养老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出台《如皋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积极推进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46家,床位9098张;在南通地区首创实践“农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10家镇级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3家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创成省级连锁化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5家养老机构被列入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名单,申丞护理院获评省五级养老服务机构;全面落实高龄老人关爱计划,年发放尊老金覆盖7.9万人;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00张;推进老年人家庭“焕新”行动,完成适老化改造3743户……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如皋的养老服务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良好态势。

社会服务智慧焕新

民生工作有了更多时代感

上午十点半,位于如城街道蒲行社区的新井儿口社区食堂内已经迎来了第一波食客。“这里的饭餐营养均衡、美味可口,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来用餐根据年龄还有不同的补贴,每天我会打一个荤菜两个素菜,价格在8元左右,可以说是餐餐不重样,营养实惠又健康。”社区居民纪枕达几乎每天都会来社区食堂吃饭,他说,自从社区食堂开业,他的饮食变得规律又健康,再也不用为每天吃什么而发愁。

社区食堂的建设,是如皋市提升民生服务和保障水平的缩影,展现了如皋市在民生服务方面的创新和进步。当前,如皋市持续创新推进老年智慧助餐服务,已建成20个示范性社区长者食堂,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如皋市始终紧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着力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拓展社会服务方式,切实增强了民生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建成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全市登记管理社会组织339家;开展‘婚姻家庭幸福护航行动’,建成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字化平台;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探索实施特邀嘉宾颁证服务,并在南通率先建成户外结婚颁证基地、龙游湖婚姻家庭文化公园,‘甜蜜事业’更有仪式感、幸福度。”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山燕介绍,如皋市通过一系列更加贴合群众需求的社会服务,让群众在享受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便捷与温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下来,如皋市将持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用心用情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皋市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5-11-05 字体:[ ]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如皋市民政系统充分发挥民政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作用,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兜底保障持续完善

困难群众有了更强获得感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多亏了你们经常上门服务,我的生活才有了这么大的改善,现在不仅吃穿不愁,还有人时常关心我的冷暖。”近日,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打扫卫生时,石庄镇新生港社区居民张松芳激动不已。

这是如皋市民政系统兜底保障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民政系统通过定期走访、精准帮扶,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出台《如皋市困难人员临时救助办法》,落实低保扩围及“一事一议”要求,持续开展社会救助基层行活动,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年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五连增”,达到每人每月885元,保障低保对象7701人、特困供养人员5850人、困境儿童1154人;建成省级未保工作站7个,年底实现全覆盖;实施急难救助546余人次;特困供养人员探视照护项目获评省民政厅服务类社会救助优秀案例……一项项暖心的举措,一组组扎实的数据,见证着民政部门为困难群众撑起的坚实保障网。

康养业态融合发展

老龄生活有了更多幸福感

“这些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越来越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近日,在下原镇敬老院的院子里,91岁的王素珍奶奶一边沿着小院散步,一边感慨道。敬老院内,不仅环境整洁优美,设施一应俱全,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从每季度的集体生日会、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到组织游览龙游湖、钟楼、水绘园……王素珍奶奶享受到了全方位的关怀与温暖,这样的生活让她倍感幸福。

在雉水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像王素珍奶奶一样,享受着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而这得益于如皋市对养老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出台《如皋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积极推进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46家,床位9098张;在南通地区首创实践“农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10家镇级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3家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创成省级连锁化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5家养老机构被列入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名单,申丞护理院获评省五级养老服务机构;全面落实高龄老人关爱计划,年发放尊老金覆盖7.9万人;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00张;推进老年人家庭“焕新”行动,完成适老化改造3743户……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如皋的养老服务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良好态势。

社会服务智慧焕新

民生工作有了更多时代感

上午十点半,位于如城街道蒲行社区的新井儿口社区食堂内已经迎来了第一波食客。“这里的饭餐营养均衡、美味可口,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来用餐根据年龄还有不同的补贴,每天我会打一个荤菜两个素菜,价格在8元左右,可以说是餐餐不重样,营养实惠又健康。”社区居民纪枕达几乎每天都会来社区食堂吃饭,他说,自从社区食堂开业,他的饮食变得规律又健康,再也不用为每天吃什么而发愁。

社区食堂的建设,是如皋市提升民生服务和保障水平的缩影,展现了如皋市在民生服务方面的创新和进步。当前,如皋市持续创新推进老年智慧助餐服务,已建成20个示范性社区长者食堂,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如皋市始终紧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着力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拓展社会服务方式,切实增强了民生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建成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全市登记管理社会组织339家;开展‘婚姻家庭幸福护航行动’,建成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字化平台;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探索实施特邀嘉宾颁证服务,并在南通率先建成户外结婚颁证基地、龙游湖婚姻家庭文化公园,‘甜蜜事业’更有仪式感、幸福度。”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山燕介绍,如皋市通过一系列更加贴合群众需求的社会服务,让群众在享受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便捷与温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下来,如皋市将持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用心用情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