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县密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网 筑牢出行“安全屏障”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09-19 字体:[ ]

“大妈,骑电动车一定要戴好安全头盔,这可是关键时刻能保命的‘护具’,千万不能马虎!” 连日来,马塘交通管理中队的辅警们驻守在各村口、主次干道岔路口,对骑乘电动车未佩戴头盔的村民逐一上前耐心劝导。

面对部分村民“几分钟路程不用戴”的侥幸心理,辅警们当即掏出手机,展示因未戴头盔、违法载人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视频与图片,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不少人当即表示:“以后出门再也不图省事了,会习惯性戴好头盔,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直观的画面、触目惊心的教训,村民们都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部分路段狭窄多弯,村民出行多依赖电动车、农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交通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不佩戴头盔、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等行为时有发生,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潜在隐患”。“我们除日常劝导外,还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发放《农村地区安全出行手册》《老年人出行注意事项》等宣传资料,尤其针对7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开展面对面精准宣教。”马塘交通管理中队中队长葛亚秋介绍,今年,马塘镇还针对电动三、四轮车规范管理开展集中整治,目前已排查登记车辆信息400余条。

近年来,如东县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农村道路“标准化、精准化、协同化”的链式治理新模式,着力破解农村道路“线长面广、管理力量薄弱”的难题,创新打造“交警管片、辅警驻村、网格包块”三级防控网络,全力推进“一村一交通辅警”创建工作,将交通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截至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已配备交通辅警,这些驻村辅警每日穿梭于田间地头、村道小巷,近距离倾听村民需求,并及时发现、劝导交通违法行为,真正打通农村交通治理“最后一公里”。

针对农村路口交通标志缺失、视线遮挡、临河临水路段缺少防护设施等易引发事故的高风险隐患,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徐振豪表示,交管部门会同属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开展定期巡查与专项排查,确保隐患“发现即推送、整改不过夜”。同时,邀请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专家团队等现场“把脉问诊”,精准提出整改建议,切实提升农村道路安全系数。“在洋口镇临海路段,专家组提出了‘增设震荡标线+太阳能警示桩’组合方案,方案实施后,该路段事故率下降70%。”徐振豪说。

为了让交通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如东县还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举措:组建“萤火交通安全宣讲团”深入村居、企业、学校等重点阵地开设“移动课堂”,累计开展200余场次;在村头树下摆起 “小板凳议事会”,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举办“交通安全顺口溜大赛”,将枯燥的法律法规编成朗朗上口的短句,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开设《交警面对面》《每周安全播报》栏目,截至目前已播出58期,收听人数超50万人次,累计解答群众交通咨询2800余条,让交通安全知识走进生活、贴近身边。

截至目前,全县道路交通事故警情数同比下降11.3%,亡人交通事故数下降22.5%,隐患整改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0%。“接下来,如东县会持续将‘群众安心、百姓安全’放在首位,持续深化各项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徐振豪说。

如东县密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网 筑牢出行“安全屏障”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09-19 字体:[ ]

“大妈,骑电动车一定要戴好安全头盔,这可是关键时刻能保命的‘护具’,千万不能马虎!” 连日来,马塘交通管理中队的辅警们驻守在各村口、主次干道岔路口,对骑乘电动车未佩戴头盔的村民逐一上前耐心劝导。

面对部分村民“几分钟路程不用戴”的侥幸心理,辅警们当即掏出手机,展示因未戴头盔、违法载人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视频与图片,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不少人当即表示:“以后出门再也不图省事了,会习惯性戴好头盔,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直观的画面、触目惊心的教训,村民们都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部分路段狭窄多弯,村民出行多依赖电动车、农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交通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不佩戴头盔、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等行为时有发生,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潜在隐患”。“我们除日常劝导外,还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发放《农村地区安全出行手册》《老年人出行注意事项》等宣传资料,尤其针对7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开展面对面精准宣教。”马塘交通管理中队中队长葛亚秋介绍,今年,马塘镇还针对电动三、四轮车规范管理开展集中整治,目前已排查登记车辆信息400余条。

近年来,如东县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农村道路“标准化、精准化、协同化”的链式治理新模式,着力破解农村道路“线长面广、管理力量薄弱”的难题,创新打造“交警管片、辅警驻村、网格包块”三级防控网络,全力推进“一村一交通辅警”创建工作,将交通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截至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已配备交通辅警,这些驻村辅警每日穿梭于田间地头、村道小巷,近距离倾听村民需求,并及时发现、劝导交通违法行为,真正打通农村交通治理“最后一公里”。

针对农村路口交通标志缺失、视线遮挡、临河临水路段缺少防护设施等易引发事故的高风险隐患,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徐振豪表示,交管部门会同属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开展定期巡查与专项排查,确保隐患“发现即推送、整改不过夜”。同时,邀请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专家团队等现场“把脉问诊”,精准提出整改建议,切实提升农村道路安全系数。“在洋口镇临海路段,专家组提出了‘增设震荡标线+太阳能警示桩’组合方案,方案实施后,该路段事故率下降70%。”徐振豪说。

为了让交通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如东县还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举措:组建“萤火交通安全宣讲团”深入村居、企业、学校等重点阵地开设“移动课堂”,累计开展200余场次;在村头树下摆起 “小板凳议事会”,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举办“交通安全顺口溜大赛”,将枯燥的法律法规编成朗朗上口的短句,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开设《交警面对面》《每周安全播报》栏目,截至目前已播出58期,收听人数超50万人次,累计解答群众交通咨询2800余条,让交通安全知识走进生活、贴近身边。

截至目前,全县道路交通事故警情数同比下降11.3%,亡人交通事故数下降22.5%,隐患整改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0%。“接下来,如东县会持续将‘群众安心、百姓安全’放在首位,持续深化各项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徐振豪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