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蓝天白云下,一架不起眼的无人机掠过工厂上空,意外捕捉到关键画面,成为环保执法的“千里眼”!近日,南通市启东生态环境局根据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通过高空侦察和现场突击执法,精准查获一起玻璃纤维管道生产企业未批先建的案件,为深化“群防共治”环保新格局再添生动实践。
奔赴现场,急民所忧
某日,环保值班电话不断响起,多名热心市民反映,其所在的出租屋周边闻到大量的刺鼻性气体,怀疑是周边企业偷排废气。启东局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周边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排查。最终,他们停留在了一家大门紧闭的工厂门口。现场联系企业负责人,他的回答是厂房搬空,已长期停产。难道这家厂真的长期停产无人?门口的红色轿车只是临时停放?
擦亮“天眼”,识别猫腻
执法人员随即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空侦察,越过冰冷的护栏爬至高空,他们突然发现这家工厂从车间门口至大门间有车辆出入的痕迹。这一重大发现让执法人员意识到这个车间近期必然有设备进出。于是,执法人员选择在远处蹲守。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小时后,一辆运输车从厂门口进入,执法人员立即跟上并提前打开执法记录仪,原本紧闭的车间大门此时缓缓打开,一股刺鼻味道扑面而来,执法人员瞬间意识到他们找对了地方。
铁腕查处,闭环监管
经现场调查核实,该企业厂房目前由负责人的亲戚代为看管,这位临时负责人在明知未办理相关环评手续的情况下,怀着侥幸心理建设两条玻璃纤维管道生产线。该企业的行为明显违反了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人员当即对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固定相关证据材料,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目前,启东局已对该企业开展整改“回头看”复查,督促企业关停拆除生产设备,形成“发现—查处—整改—复查”的监管闭环,巩固执法成效,守护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和横沥的蓝天白云。
通过无人机的“天眼”,执法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地方情况,利于发现平面检查不易发现的问题,寻找蛛丝马迹,实现环境监管全方位,同时能到达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真正利用科技手段解决执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