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焦港泵站内机声轰鸣,水流奔腾不息。工程运行人员邬霞军紧盯着智能管控大屏上实时跳动的运行数据:“7816个台时,3.39亿立方米!这每一方水,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这是如皋水务人守护水安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如皋市水务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防汛保安澜、治水优生态、管理促革新三条战线上精准发力,奋力谱写如皋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防汛铁壁护安澜
智慧调度守命脉
“暴雨如注,江潮汹涌!长江如皋段某处堤防突发渗漏险情!”日前,市级综合防汛应急演练现场,警报骤响。5支整装待命的防汛抢险队伍闻令而动,工程车辆、抢险物资迅速到位,技术专家现场研判……短短一个半小时,“险情”被成功处置。这场实战味十足的演练,检验了如皋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
这份底气,源于未雨绸缪的坚实准备。今年以来,如皋市完成《如皋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长青沙西南缘险工段重点防御预案》等6项预案的提档升级。其中长青沙预案以其科学性和实操性,获评省级示范预案,其经验被用于指导全省45个险工险段预案的集中审查。此外,全市统筹组建1485人的防汛抢险梯队,含3支44人的专业水利抢险队。上半年,骨干力量分批赴南京参加省级防汛集训,锤炼过硬技能。“省级集训强度大、科目新,但收获巨大,我们处置管涌、抢筑子堤的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参加集训的市级专业抢险队队长周小鹏感触颇深。
人防技防双管齐下,24小时值班值守雷打不动。长江如皋段水下地形定期“体检”,雨情、水情、旱情变化尽在掌握。
生态画笔绘河湖
幸福水流润万家
漫步在磨头镇新改造的刘岱中心河边,碧水潺潺,绿草如茵,几位村民正在崭新的步道上悠闲散步。
“以前这河坡上垃圾多,水也浑浊。现在水清了,岸绿了,环境好了,我们饭后都爱来遛弯!”村民张志林指着焕然一新的河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份“幸福河湖”的美丽画卷,正在如皋全域加速铺展:2025年,如皋市计划打造农村生态河道137.37公里,仅上半年,便完成了116.22公里,为完成年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锚定“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群众满意”目标,如皋市分类推进骨干、农村、建成区河道幸福河湖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304条幸福河湖。同时,如皋市持续巩固223条已整治河道的管护成效,深化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向着“年底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目标稳步迈进。
刚性约束促节水
智慧赋能提效能
走进长江镇某大型制造企业,市水务局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核查其用水计量设施和节水设施运行情况。
“我们指导企业完成了水平衡测试,帮助梳理出冷却水循环利用的优化空间,预计年节水可达数万吨。”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副科长周春网介绍道。这种精准服务,正是如皋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生动实践。
在“节水优先”方针指引下,如皋市不断强化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仅今年上半年,便核减地表水取水量34万吨,用水秩序持续规范。
此外,如皋市还推动水行政服务向智能化、便捷化迈进,以数字化赋能“智水”服务“民生”。“我们鼓励引导系统职工积极参与数字服务培训,优化取水许可、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高频事项流程,上半年高效办结各类审批事项21项。”市水务局窗口负责人张晓苏介绍道,通过整合管理中心信息化平台、基层预警系统等资源,运用大数据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安装智能管控系统、三维可视化巡检系统等举措,如皋市为水利工程装上了“智慧大脑”。
从筑牢防汛抗灾的“铜墙铁壁”,到描绘碧波清流的“生态画卷”,再到激活智慧管理的“一池春水”,如皋水务人用担当与汗水诠释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的深刻内涵。
接下来,市水务局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在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绘就全域幸福河湖、深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上攻坚突破,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更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