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手握核心技术产品,南通装配院参与全国多个标志性建设工程——
“绿色智造”推动产业焕新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0 字体:[ ]

“我们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任务已经过半,其中,装配式楼板等产品的研发设计、材料施工都由我们领衔完成。”昨天,南通装配式建筑与智能结构研究院(以下简称“南通装配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振华告诉记者。该院深耕装配式建筑和智能结构领域,以“绿色智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擦亮南通“建筑之乡”名片。

2019年8月,南通装配院在南通创新区紫琅科技城成立。作为由南通高等研究院与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水平院士团队携手组建的创新平台,该院已率先突破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肋板、抗侧承重分离组合结构体系、抗震综合支吊架等装配式技术产品研发,获得17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具备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应用“一条龙”服务机制,参与全国多个标志性建设工程。

在南通装配院展厅中,陈列着两块外观相近、体积相当的方形混凝土块,但左侧方块重量只有右侧的2/3左右。“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80Mpa左右,而我们研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00Mpa,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控制了材料成本,在建筑核心零部件应用中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张振华说。

以新材料为基础,该院继续“上新”UHPC肋板,即以超高性能混凝土及钢筋桁架整体浇筑形成的组合部件。“我们的产品不仅更轻、更节省空间、更易搭建,而且刚度是传统叠合板的3.7倍,受力性能也更好。”张振华介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等项目中,都有我们产品的应用。”

横有UHPC肋梁板一体化单元板、轻量化PEC梁,竖有预制钢骨混凝土组合柱,嫁接免涂装屈曲约束支撑……南通装配院集成多项技术产品,开发出新“代表作”——承重抗侧分离组合结构体系。该体系成功应用于北京雄安科创中心二期项目建设,不仅综合工期减少30%,更以“零支撑、零模板、零脚手架”实现施工绿色化、智能化。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成为院所企业的重要抓手。南通装配院在多年实践中发现,有时BIM的开发设计很精良,但应用落地存在“断点”:产业工人缺少现场指导,无法百分之百按模型施工,一旦返工就会产生许多麻烦。“为此,我们设计了‘综合装配式支吊架’这一核心产品,依照BIM搭建火车轨道一样的支架,为工人规划好管线,方便施工管理。”张振华说,该产品在海南、上海、南通等多地建设项目中均有应用,从三维模型到二维图纸全程数字化,帮助整体建设成本减少10%、工期节约30%。

目前,南通装配院人才团队共有50余人,其中拥有10年以上行业经验的核心研发人员占比超五成,在技术突破、产品创新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张振华表示,未来,该院将在新材料应用、数字化落地、新产教融合三个方面靶向发力,领衔打造一整套装配式建筑整体解决方案。

手握核心技术产品,南通装配院参与全国多个标志性建设工程——
“绿色智造”推动产业焕新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0 字体:[ ]

“我们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任务已经过半,其中,装配式楼板等产品的研发设计、材料施工都由我们领衔完成。”昨天,南通装配式建筑与智能结构研究院(以下简称“南通装配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振华告诉记者。该院深耕装配式建筑和智能结构领域,以“绿色智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擦亮南通“建筑之乡”名片。

2019年8月,南通装配院在南通创新区紫琅科技城成立。作为由南通高等研究院与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水平院士团队携手组建的创新平台,该院已率先突破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肋板、抗侧承重分离组合结构体系、抗震综合支吊架等装配式技术产品研发,获得17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具备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应用“一条龙”服务机制,参与全国多个标志性建设工程。

在南通装配院展厅中,陈列着两块外观相近、体积相当的方形混凝土块,但左侧方块重量只有右侧的2/3左右。“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80Mpa左右,而我们研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00Mpa,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控制了材料成本,在建筑核心零部件应用中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张振华说。

以新材料为基础,该院继续“上新”UHPC肋板,即以超高性能混凝土及钢筋桁架整体浇筑形成的组合部件。“我们的产品不仅更轻、更节省空间、更易搭建,而且刚度是传统叠合板的3.7倍,受力性能也更好。”张振华介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等项目中,都有我们产品的应用。”

横有UHPC肋梁板一体化单元板、轻量化PEC梁,竖有预制钢骨混凝土组合柱,嫁接免涂装屈曲约束支撑……南通装配院集成多项技术产品,开发出新“代表作”——承重抗侧分离组合结构体系。该体系成功应用于北京雄安科创中心二期项目建设,不仅综合工期减少30%,更以“零支撑、零模板、零脚手架”实现施工绿色化、智能化。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成为院所企业的重要抓手。南通装配院在多年实践中发现,有时BIM的开发设计很精良,但应用落地存在“断点”:产业工人缺少现场指导,无法百分之百按模型施工,一旦返工就会产生许多麻烦。“为此,我们设计了‘综合装配式支吊架’这一核心产品,依照BIM搭建火车轨道一样的支架,为工人规划好管线,方便施工管理。”张振华说,该产品在海南、上海、南通等多地建设项目中均有应用,从三维模型到二维图纸全程数字化,帮助整体建设成本减少10%、工期节约30%。

目前,南通装配院人才团队共有50余人,其中拥有10年以上行业经验的核心研发人员占比超五成,在技术突破、产品创新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张振华表示,未来,该院将在新材料应用、数字化落地、新产教融合三个方面靶向发力,领衔打造一整套装配式建筑整体解决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